新闻网-凯发k8游戏

凯发k8游戏 理论园地
思政课教学要“内容为王”
发表时间: 2021-01-20 08:58:31 点击次数:

近年来,关于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的教学探索颇多,比如翻转课堂、手机互动、影视赏析、课堂辩论等创新手段被应用于教学。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为了“吸睛”而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娱乐化处理,大量使用网络“潮语”等流行性语言……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过分重视形式创新难免为思政课改革带来了某种隐忧。

过分注重教学的形式创新可能会削弱思政课的思想性。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要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上下功夫,为其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但在当前一些思政课堂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和生动,寻找和收集了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素材和视频资料,并将其加工成为课堂教学的“娱乐点”,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断,但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却被庸俗化和碎片化了。思政课教学偏离其主旨,理论就可能变得苍白、空洞,教学就可能变得无思想、无立场、无观念。不仅如此,过多使用娱乐元素还可能滋生轻浮教风,使教师弱化了作为知识人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学切不可走“去思想化”的路子,切不可为了抬头率、认可率而以放弃意义追问和现实思考为代价。思政课教学要“创新”,更要“守正”,娱乐元素的使用看似活跃了课堂,实则空洞无味甚至滑向肤浅和庸俗。

教学内容随意化可能消解思政课的政治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关系到思政课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接班人,以什么样的理论武装头脑的重大问题。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释惑。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的干扰,以政治性引导学理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思政课教学不可回避的应为之举。思政课教学中的娱乐化倾向,淡化了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娱乐元素虽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相关性,但更多的是以借题发挥的形式转移和替代了思政课本来的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其独特的范式,切不可随意选取和替代,“思想”是“政治思想”,“理论”是“政治理论”,思政课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思政课教师要以教材为蓝本,实现“教材—教学—价值”体系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大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紧密结合起来,直面各种社会思潮挑战,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本质有深刻把握,对社会热点、难点及敏感问题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思潮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为青年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价值判断并指明发展方向。

知识结构碎片化可能降低思政课的理论性。思政课具有其内在的研究范畴、推理范式和逻辑架构,理论性是思政课的立身之本和鲜明属性。思政课的理论性内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其继承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基本价值、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有对理论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学理性有深刻认识,才能达到提升理论素养的目的。然而过多使用娱乐元素的教学活动,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弱化和理论短视现象。有的教师追求课程内容的“通俗易懂”而放弃对“元理论”的深入探究,人为增加故事性的内容,用案例化约理论,用话题弱化理论,用形式创新代替理论。课堂上那些被串联在一起的“段子”,在广度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与系统性割裂,造成了知识结构的碎片化;在深度上将理论讲授局限在常识性或经验性的思维层面,带来了对现实问题解读的随意性,弱化了师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思政课教学要突出并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缺少坚实理论支撑的教学,势必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揭示力度,消解思政课自身的严肃性。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技艺的运用只是手段,“方法制胜”的前提是“内容为王”。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这一论述,并进而明确地提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政课教学需突出思想政治的“政治定位”和理论研究的“学术定位”,两者的有效结合是讲好讲活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不可否认,将丰富的素材引入教学并辅之以情感为基础的表达方式,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有帮助,但亲和力不能通过素材的堆砌、欢娱的制造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也不能简单用抬头率、到课率、热闹程度及掌声高低来衡量。思政课应该注意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论不足,培养青年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将其内化为他们的心理品质和思维习惯。思政课教学要突出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离开“三性”的统摄而过分注重形式就可能成为华丽包装下的“空洞的说教”。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起高度的理论自信,要知道,并非只有新奇的形式才能获得学生的关注,思想的触动才能真正获得学生持久的认同。

作者:梁巍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新闻
2023-04-13
2023-04-13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2
2023-04-11
2023-04-10
2023-04-10
网站地图